成為大眾敗也大眾,集團CEO迪斯將于8月底正式離任
迪斯離場。
日前,大眾汽車集團突然發布公告,宣告CEO赫伯特·迪斯將于今年8月底正式離職,繼任者為保時捷CEO奧利弗·布魯姆,9月1日正式上任。
由于在推動集團電氣化轉型進程中舉措過于激進,迪斯遭遇了大眾汽車集團工會的強烈反對,工會甚至為此專門成立委員會,討論迪斯的去留問題。自2018年迪斯出任大眾汽車集團CEO以來,四年時間里,迪斯經歷了多輪下課風波。
按照合同規定,迪斯的簽約期限截至2023年春季止,按照慣例,迪斯可在2022年初提出續約申請。但迪斯并未按理出牌,早在2020年上半年就提出將合同延遲至2025年。經過數次交鋒,迪斯將留任時間成功延長至2025年10月,而監事會也對外表態“繼續支持迪斯工作”。
盡管沖突暫時告一段落,但顯然工會并未放棄督促迪斯“下課”一事。據了解,在2021年底,迪斯發布言論,稱如果電動化轉型速度過慢,將會裁減3萬個工作崗位。此言一出,再次觸動“沃爾夫斯堡的利益”,引起大眾內部的集體反對。
經過漫長談判,大眾監事會委員會重新分派了內部的組織架構,迪斯將專注于集團的戰略發展,而運營工作則交由其他人負責。同時,拉爾夫·布蘭德施塔特作為董事會成員和大眾品牌CEO,將攜集團旗下的大眾、斯柯達和西雅特品牌繼續前行。
此次迪斯的“權力”分化,或許為其離任埋下了伏筆。據內部人士透露,由于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CARIAD的研發進程受阻,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財力遭到浪費,研發工作卻未能如期完成,而該項工作由迪斯親自督辦。
7月8日,大眾汽車集團召開監事會會議,迪斯當場承認了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,并決定修改軟件戰略。盡管迪斯認為CARIAD尚未失敗,但監事會顯然并不如此認為。據了解,在本次罷免迪斯的投票中,監事會全票通過這一決議,就連此前站在迪斯陣營的保時捷、皮耶希家族也“臨陣倒戈”,要求更換集團掌舵人。
就在離職公告發布前兩小時,迪斯在社交平臺上發布消息稱——準備休假,配圖是一張剛剛從ID. BUZZ上下車的場景,整個人充滿活力與熱情,似乎并未受到被迫離任的影響。
迪斯在任期間,也為大眾汽車集團的電氣化、數字化轉型做出突出貢獻。據消息人士透露,迪斯極大的改變了大眾汽車(變得更好),但他的溝通能力稍有欠缺。
按照迪斯的規劃,大眾汽車集團將自2020年起五年時間里投入600億歐元用于電氣化和數字化轉型工作。其中,MEB模塊化架構的研發成本就高達70億歐元。此外,集團還規劃在2029年底推出75款純電動車型和60款混合動力車型。到2024年,集團向電動汽車制造領域投資將超過330億歐元,其中中國市場將占據150億歐元。
轉型進程中,迪斯曾多次喊話特斯拉,稱大眾將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,按照迪斯的規劃,大眾到2025年將實現電動汽車銷量超過百萬輛的年度目標,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者。
迪斯在任期間,中國市場在集團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。迪斯表示,如果與中國脫鉤,增長、繁榮和就業機會將少得多,同時,中國市場為集團的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。他告訴大眾高管,他們的大部分獎金都是在中國產生的,并且相信中國仍將是集團未來增長的重要引擎。
意外的是,在離任公告發布后,造車新勢力蔚來在第一時間遞出橄欖枝,稱迪斯是純電動汽車的先鋒人物,并認為大眾失去了一位優秀領導者,特斯拉甚至蔚來都歡迎他的加入。
在新勢力爭相拓展歐洲市場的當下,迪斯的加入或許將為其注入新的血液,不知正在度假的迪斯是否會有新的想法,一切都將等到其度假結束后揭曉答案。
至于迪斯的繼任者布魯姆,他是一位大眾汽車集團的“老將”,早在1994年就加入集團旗下奧迪品牌,此后歷任奧迪、西雅特、大眾和保時捷品牌的高管職務。2015年,布魯姆擔任保時捷執行委員會主席一職,并在2018年兼任大眾汽車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,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。
據悉,迪斯在任期間曾宣布集團全球范圍內裁員3萬人,一舉節省了37億歐元的開支。也正是大規模裁員引發了工會的不滿。布魯姆上任后,或許大概率不會延續迪斯的“鐵腕”作風,新任者能否帶領大眾走出迷霧,目前仍是一個未知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