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亞迪砸“豐田”場子:在日本投放海豚、海豹等三款新車
7月21日,比亞迪宣布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,并亮相了元PLUS、海豚和海豹三款純電車型。
據了解,元PLUS預計2023年1月發售,海豚和海豹則分別于2023年中、下旬發售。此外,比亞迪還打算在2023年底前在日本建立100多個經銷點,通過銷售代理提供售后服務,建立自己的客戶服務體系。
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發表視頻致辭說,作為全球最早研發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一,比亞迪全面掌握了電池、電機、電控和車規級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,愿為日本消費者提供優質出行體驗。
業內人士分析表示,這三款車型均基于比亞迪最新的e平臺3.0打造,搭載比亞迪最新的技術。其中,元PLUS和海豚作為A級純電車,符合日本當地小型車暢銷的市場行情。
日本被行業稱為“進口禁地”,基于燃油車時代積累的技術優勢,日本本土品牌占據了超過90%的市場份額,消費者習慣非常固化。
從2021年日本銷量最多的汽車品牌來看,豐田,鈴木,本土,大發,日產占據前五名,馬自達,斯巴魯,三菱,五十鈴,日野緊隨其后。其中,豐田占據絕對優勢,在銷量最多的前20款車型中,豐田就占據了12款。
而日本消費者接受電動汽車的速度相對較慢。數據顯示,因為點錯了氫能源“技能樹”,目前純電動汽車在日本的滲透率僅約1%,混合動力汽車相對而言更受歡迎。而且,這些混合動力汽車97%以上都是HEV而不是PHEV,實際上無法直接充電,仍要靠化石燃料驅動。
但,對于外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來說,這一情況在2021年出現了好轉。去年,日本進口電動汽車的新注冊量為8610輛,相對于2020年的3238輛實現了翻倍。
雖然日本是快難啃的骨頭,但新能源大勢不可逆,中國新能源車企開始引領全球,也讓比亞迪看到了差異競爭的可能性。
包括NHK、產經新聞在內的多家日媒分析認為,此次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很有可能加劇日本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。
即將登陸日本的上述三款車型,在國內市場經過驗證。數據顯示,元PLUS自今年2月上市以來,月均銷量破萬,6月則達到了16704輛,環比上漲45.3%;海豚今年上半年累計銷售58514輛;海豹也交出了“兩小時訂單即破2萬輛,1個月時間超過11萬輛”的成績單。
事實上,比亞迪進入日本市場已經有23年歷史。早在1999年,比亞迪以二次充電電池為起點,開始服務日本客戶。隨后,比亞迪純電動大巴、新能源儲能系統以及純電動叉車等業務在日本落地。數據顯示,目前比亞迪電動大巴在日本的市占率已達70%。而在乘用車方面,比亞迪曾面向當地企業和政府的推出過比亞迪e6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日本市場,比亞迪在近一個月內不斷提速全球化業務。7月8日,比亞迪元PLUS被命名為ATT O3在新加坡上市,實現了在東盟國家的首秀;7月5日,比亞迪官方宣布與歐洲汽車經銷商集團Louwman達成戰略合作,將共同開拓荷蘭新能源汽車市場,其位于阿姆斯特丹首家線下店將于今年9月開業。
目前,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足跡已遍布全球六大洲,70多個國家和地區,超過400個海外城市。據悉,今年5月19日,比亞迪海外團隊一行抵達土耳其,開啟了至今長達60余天的“海外之旅”。此行也被認為是比亞迪為進一步打開全球市場而做準備。
比亞迪的全球化之路正是中國汽車工業出海的縮影。去年中國汽車企業出口突破200萬輛,今年上半年累計達到121.8萬輛,同比增長47.1%。其中,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20.2萬輛,同比增長1.3倍,占汽車出口總量的16.6%。